“美漂”导演拍“霸总”短剧,从外卖员干到冲上市

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(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)

“美漂”导演拍“霸总”短剧,从外卖员干到冲上市

文|《中国企业家》记者陈浩

编辑|张昊

图片来源|受访者

6月底,高峰在国内火了一把。

标题名为“中国男子在美国拍短剧年赚数千万,从交不起房租到北美行业第一,2024年拍了45部短剧,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一只短剧行业股”的新闻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登上热搜,多家媒体转载,引发热议。

“国内短剧降维打击美国”“中国短剧颠覆好莱坞”……类似的观点充斥评论区。

“主角”高峰也十分无奈。“所谓一部短剧3500万美元票房收入确实不假,但是作为承制方(短剧制作方),我能到手的收入只有承制费。”他对《中国企业家》表示。

“美漂”导演拍“霸总”短剧,从外卖员干到冲上市

入局了一年,他的公司旅程娱乐已成为美国市场最大的短剧承制方之一——2024年制作了45部短剧作品,远超同行年产10到15部的水平,累计票房超过7000万美元。

这一切快得超出他的认知。2024年第一季度到2025年第一季度期间,全球短剧应用内购收入从1.78亿美元增至近7亿美元,市场规模扩大近4倍,北美市场在其中占比高达60%以上。

但在美国做短剧,远没有媒体报道中直接“抄”中国短剧那么简单。

高峰踩过的坑不少。“翻译”国产剧的效果并不好,虽然北美市场用户内容付费习惯更优,但用户的价值取向不同。

拍戏也要比国内复杂很多。有的美国演员接受不了“打耳光”戏码,剧组也会经常被“举报”存在劳工问题,当地劳工警察会到现场查证,当天的拍摄计划就会完全被打乱。

“短剧海外制作在这个风口行业中地位并不高。”在他看来,这个行业只是度过了从0到1的阶段,得熬过最艰难的从1到5,才会迎来井喷期。

今年初,高峰联合一群承制公司成立了北美短剧承制公司社群。他近期的“战果”,就是联合同行抵制了一些恶意举报的经纪公司。“他们卖不出去演员了。”高峰说。

美国短剧市场还是要比国内落后不少。在免费短剧模式下,今年上半年,红果已跑出12部观看量破10亿的短剧,使得分账模式在国内盛行,承制方受益于此。但在美国,该模式还没跑通,也让很多合作模式难以顺畅。

但制作成本已居高不下:从2023年的6万~8万美元,上升至2025年的18万~25万美元,导致制作利润率从20%下降至不足10%。

更严峻的是,在这个势头下,自2025年3月以来,部分平台方正尝试把美国演员“搬”到中国拍剧,以节省成本。“连我们这么大体量的公司,都感受到了订单量下降的压力。”高峰说。

“这很危险。”他意识到稍有不慎,刚刚起来的市场就可能被“玩死”了。

还是要更懂美国本土观众想要什么,这是高峰认为的长期价值,他还是坚持在美国拍剧。不过他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,今年他启动了在纳斯达克的IPO流程,从制作层面扩大行业的影响力。“他们都在沉睡的时候,我先起来跑。”高峰说。

1979年生于陕西渭南,他相继在浙江传媒学院、北京电影学院完成学业,2006年,开始以摄影师身份进入影视行业。两年后,他便开始了“连续创业”。

“我生来一无所有,我们家也穷得一无所有,我在上学的时候还在助学贷款。如果我不能超车,退一万步来说,我还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穷小子。”他说。

2008年,高峰成立电影器材公司,“完全是跟着风口,行业每年5到10倍的增量在往上走。”2013年,成立时代高峰影业之后,他开始涉足电影后期制作、投资、开发。2017年,和妻子肖颖共同成立了尖叫影业,再战网络电影。

“那段时间我有个外号叫‘印钞机’。”高峰说,但年过四十之后,“觉得人生不应该一直是踩油门疯狂转”。于是2019年底,夫妻俩决定停下来,通过一场“中年旅行”重启人生。

可没想到的是,他阴差阳错又被“拉”回来了。

2020年1月,他们第一站来到美国,后来不得不暂时留下来另谋出路,折腾了几个月之后,连350美元的房租都交不起了。为了糊口,他接连送了七八个月外卖,又当了三个月汽车修理工。直到2021年上半年,有了转机。

“一些电视台在美国有很多项目,但是过来很不方便,他们就会想到‘老高不是在美国吗’。”于是,高峰重回老本行。

“美漂”导演拍“霸总”短剧,从外卖员干到冲上市

他在纽约成立了Journey Entertainment(旅程娱乐),寓意公司诞生于一次旅程之中。

拍照、拍纪录片、拍婚礼视频,高峰什么都做。他运气也不错,主创的电影《老爷保号》、纪录片《野草》接连获奖。2022年,他拍的音乐视频《BELONG》还获得了格莱美MTV大奖的提名。

但好运并没有持续太久。2023年5月,一场旷日持久的罢工在好莱坞蔓延。这是自1960年以来首次由编剧工会和演员工会联合发起的行业罢工,核心围绕流媒体时代创作者权益与AI冲击的博弈,涉及1.1万名编剧与16万名演员。罢工持续到11月,导致美国影视业停摆,众多影片延期上映或停拍。

“作为一个制作公司,一年正常情况下,是2到3部长片的研发和拍摄量。”高峰解释道,他一下子没活干了。

而这期间,国内短剧赛道兴起,这种竖屏视频的叙事形式也在美国悄然形成一些影响力。

2022年8月,来自中国的短剧应用ReelShort正式登陆北美,初期以国内剧的译制剧为主。2023年,它加大了IP改编和北美本土制作力度。当年7到10月,ReelShort月均新增下载量200万次,9月收入达482.7万美元,11月登顶美国iOS娱乐应用榜,下载量一度超过TikTok。此后,有40余个平台跟风入场北美市场。

它们几乎都找到了人在纽约的高峰,2023年底,他每周都能接到好几个电话。当时高峰正在筹备一个长片项目,并且还要照顾刚一岁的孩子,一直没答应,“作为一个电影人,其实内心还是有点清高的,搞什么短剧呢?”

但奈何不了平台的“热情”,他开始向国内同行了解情况,隐约感觉短剧出海是一个风口。这时,国内头部短剧公司九州文化的出海平台ShortMax,给他开出了12万美元的承制价格。在此之前,美国本土短剧承制价格均在6万到8万美元,他评估后感觉至少不会亏本,就决定开始了。

起初,他认为自己占尽“天时地利人和”。

美国本土短剧制作是一片蓝海,只需要“抄中国作业”就好。而且好莱坞罢工刚刚结束,大量的演员、影视专业学生找不到工作。“我们的第一部剧《替身新娘》发布演员招募公告时,男主角有1400个人投了简历,女主角候选有2000多个人。”高峰说。

2024年1月正式开机,前56网视频总导演肖颖担任导演,高峰担任制片,九州文化在国内远程指导。准备挺充分,但刚一开始,从导演到整个项目组的人都蒙了。高峰说:“听说短剧很简单,真正干起来发现它并不简单,仍然是100多页的剧本,时间却相比长片从30天压缩到了8天,而且短剧的表演、拍摄、剪辑状态都需要摸索。”

结果超支1.5万美元。尽管平台对成片效果很满意,但他还是决定叫停所有开机计划,进行内部梳理。“我觉得短剧出海这股风可能要刮3到4年,那就不如趁着短剧这股风,把公司的基础夯实。”高峰说。

很多国内常规事项,在美国都会被放大成问题,比如器材。

与国内便捷的租赁市场不同,美国的器材、场地、人员租赁服务金钱和时间成本高昂,权衡过后,高峰果断选择重资产投入,开始购入摄影和灯光器材。“那时候还没有买公司摄影棚,没有道具库和服装库,所以器材买回来放在自己家车库,满满两车库。”高峰说。当器材、车队、仓库、场景,乃至制片人员都处在“自有”状态时,成本管理上就简单很多,这给到剧组很大信心。

经过两个月的调整,旅程娱乐重新进入拍摄状态,从4月到8月,每个月平均2~3个剧的拍摄量。在制作过程中,也逐渐摸索出“中国网文爽感内核+欧美本土化场景”的模式。

2024年7月,《离婚的亿万富翁继承人》上线。这部投资仅20万美元的作品,在上映两个月后,付费金额超过2500万美元。截至2025年6月,已突破3500万美元,刷新了北美短剧市场的纪录。这部作品一下子让高峰成为北美短剧市场的领军人物,并让旅程娱乐获得了与各大平台深度合作的机会——排行榜上前十的平台都开始下单。

到了9月,旅程娱乐的月均拍摄量已经提升至6~8部。为了应对快速增长,高峰建立了一套内部制片管理系统,将长片的管理和制作经验导入短剧部门,大大提高了效率。

“这是为了适应短剧以月或周为单位推进的速度和数量堆积。”高峰说,“长短剧资源共用,这让我们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,大幅提高产量。”

除了管理系统,高峰还在硬件设施上不断投入。他购买了更多的摄影器材,组建了车队,建立了道具库,甚至为每辆车安装了GPS,以解决车辆管理问题。

尽管如此,在纽约制作短剧,成本控制仍然艰难。主创日薪普遍在500~1000美元,一天的人工成本约为1万美元,加上吃住行以及器材、场地、服化道的费用,拍一天就要2万美元左右。“而且一半的演员是今天收工就要拿现金,因为他晚上要吃饭。”高峰说。

必须从剧本源头提高精品爆款率。“我们只挑好本子,不做量的扩张。剧本质量是项目成功的关键,占60%~70%的因素。”他强调。

但去年团队评估了超过100个剧本,发现抄袭和版权问题非常严重。高峰认为得有自己写剧本的能力,“给美国人写剧本”。年中,他建立了内容部门,包含原创、改编和剧本本地化三个子部门。原创部门最初与一些编剧合作,后来发展到独家签约;改编部门负责将平台方提供的小说版权在6周左右的时间内改编成短剧剧本;本地化部门则对平台提供的剧本进行剧情微调与语言润色。

“首先要本子好,故事本身就跌宕起伏,再去做本土化,国内更看重反转和爽点,美国更看重故事性和人物塑造。”高峰简单描述了美国市场的区别。

一年之内,他就从短剧小白摇身成为“北美短剧制作行业No.1”。2024年,旅程娱乐制作了超过40部短剧作品,远超同行年产10到15部的水平,累计票房超过7000万美元,团队也从2人扩张至近80人,到了今年6月,进一步达到120人规模。

“我觉得梦想可以再大一点了。”他想推动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,成为全球第一只“短剧股”。

根据《中国短剧出海深度报告:掘金蓝海新赛道》,长期来看,海外短剧市场规模在144亿至648亿美元区间。ShortMax COO何泽曦更是乐观,他认为理想状态下,海外仅充值市场就能达到1000亿美元。

在今年之前,高峰明显感觉到这是一个蓝海市场,短剧承制是“肉多狼少”,“之前是一部一部下单,后来都是十部二十部下单。”高峰说。

但危机已经在萌发。对于承制公司来说,有一个现实的问题:平台方并不会在北美市场提高太多预算,融的资金是人民币,在美国做短剧花费的却是美元。

“美漂”导演拍“霸总”短剧,从外卖员干到冲上市

高峰透露,北美承制行业的制作利润从2024年的20%左右,到2025年已经跌至10%以下,控制不好时只有5%。在这种情况下,不少平台方还会“抹零式”砍价。

“5%的意思是20万美元制作经费的一部剧,最终只能赚1万美元。”他说,“虽然今年在我们的争取下,承制方有了部分分账权,但平台数据不透明,目前还没有拿到过分账。”

垫资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。8到10周的服务周期中,承制方通常在第一周与平台签署合同后,拿到30%首付款,承制方出拍摄计划后拿到40%二期款,全部交片后拿到30%尾款。

“尾款拖欠”常常出现。尤其是去年底,很多短剧都抢在圣诞节档期上线。但是这个时间,正赶上不少中国公司的年度封账期,好不容易挨到1月,又碰到国内的春节假期。

高峰透露,他在2025年初面临着巨大的垫资压力,他粗略算了一笔账,一个项目垫款十几万美元,一个月开8个项目,公司就得垫款近百万美元。高峰的重资产战略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,“我们的自有设备、车队和摄影棚大大降低了成本。这让我们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,仍然能够保持高效地生产。”

但2025年初,北美的承制方已经从40余家锐减至20余家,许多小型制作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而退出市场。

高速发展之下,行业乱象也开始出现。大量中介公司本身不承制,但能通过平台方的关系接到订单,然后再去找团队制作短剧。利润不够分,就只能延长工时,“压榨”工作人员。

有的公司会利用劳工权利问题恶性竞争,举报其他公司。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有劳工警察到现场查证,八小时工时中,有三分之一会被消耗掉。这给本来已经高企的制作经费,增强了更多不可控性。

更严峻的是,自3月以来,部分平台方正尝试把美国演员“搬”到中国拍剧,以节省承制成本。直接的结果是订单量减少,“连我们这么大体量的公司都感受到了这种压力。”高峰说。

“要一起把蛋糕做大,不能把行业‘玩死’。”他开始尝试引入外部资本以获得更大势能,但接触过来自美国、新加坡、中国等的资本后,高峰明白了现阶段大范围的资本依然以观望为主,还是因为市场盘子没有真正做起来,一两部爆款远远不够,需要更持续。

“行业一定有未来,但每一个行业从1到5的过程非常艰难,我觉得被资本关注和追逐是2025年的主要任务。”高峰认为。

“美漂”导演拍“霸总”短剧,从外卖员干到冲上市

难归难,必要的投资他还是不心疼。过去一个月,他投资200多万美元建设的虚拟制作摄影棚刚刚竣工,“是美国东岸最大的虚拟制作摄影棚”。

“我们拍第一部短剧的时候,是纽约最冷的1月。”肖颖回忆,“在布鲁克林大桥下面,录音机都冻得无法开机了,拍一会儿就要到房车里取暖,不然根本受不了。”有了虚拟摄影棚,拍摄难度会降低很多,不再受季节限制。

他要做先行者。“我已经45岁了,我需要比年轻同行考虑得更长远。”2024年10月产生推动公司上市的想法之后,他行动迅速。2025年3月,旅程娱乐就已经开始接受上市辅导,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做财务税收系统、公司股权架构、公司管理系统的调整和重组。

“这不仅是为了融资,更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规范、透明的企业,为行业树立榜样。”与年轻时相比,除了“赢”,他现在想做些更大的事。

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(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)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