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象棋第一人”王天一认罪

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(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)

文︱陆弃

棋盘上,本该黑白分明。可现实呢?黑白都脏了。9月24日,杭州,上城区法院,一场足以载入棋史的丑闻案尘埃落定。王天一,那个被叫了十几年的“象棋第一人”,终于认罪。棋迷们傻了,愤怒了,也彻底心凉了。

“象棋第一人”王天一认罪

要知道,这不是小角色翻车,而是顶流塌房。王天一,外号“外星人”,等级分历史第一,北大光环,粉丝无数。可如今,他不是棋坛神话,而是坐在被告席上的罪人。更扎心的是,他不是一个人塌,而是一群特级大师集体塌。赵鑫鑫、洪智、徐超、谢靖、王跃飞,全是响当当的名字,统统卷进买卖棋的黑幕里。一个个曾经的棋坛英雄,如今的法院常客。这画面,说刺眼都轻了。

事情还得从“录音门”说起。2023年,一段象棋大师的通话录音疯传网络。里面的内容,不是棋艺讨论,而是赤裸裸的交易:谁买棋,谁卖棋,谁操纵比赛,谁用软件作弊。王天一的名字,一次次被提到。起初,很多粉丝不信,觉得是恶意抹黑。可一年后,真相像刀子一样捅开遮羞布。象棋协会出手了,终身禁赛,技术称号全部撤销。再后来,司法介入,检方指控行贿、受贿,金额明码标价。到了今天,认罪的认罪,判刑的判刑,粉丝想再自欺欺人都没法自圆其说了。

冲突点在哪?就在于,这帮人本该是国粹的守护者,却成了国粹的掘墓人。象棋在中国,是“文化标签”,是长辈们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。它代表智慧,代表公平,代表君子之道。可在这些特级大师手里,成了买卖的工具,成了赚钱的筹码。棋迷熬夜看比赛,以为是棋逢对手,其实幕后早就写好了剧本。黑白对弈?呵呵,黑白都是钞票的颜色。

“象棋第一人”王天一认罪

这种崩塌感,才是真正的致命打击。就像球迷看足球,如果发现每一脚射门都是内定,你还会激动吗?棋迷看象棋,本以为是智慧的较量,却被告知是金钱的投降。几十年的信任,一夜坍塌。粉丝心碎不只是因为偶像认罪,而是因为他们被骗了太久。

象棋本就不像围棋、国际象棋那样有国际市场,它是中国的传统项目,生存空间全靠国内支撑。象甲联赛的观众、赞助商,都是冲着“大师对决”来的。现在好了,大师们自己亲手把牌桌掀翻。赞助商还投钱吗?年轻人还会学吗?观众还会信吗?象棋的未来,不是棋盘上输了,而是人心彻底输了。

关键变量在哪里?其实,早就埋下伏笔。中国象棋职业化这条路,走得既狭窄又畸形。很多棋手十几岁就进专业队,文化教育断档,世界观封闭。职业出路?就靠比赛奖金和零星的赞助。可是奖金有限,赞助稀少,棋手们既要维持生活,还想维持排名,自然有人动歪脑筋。行贿、受贿,买卖棋,甚至用软件作弊,这些“潜规则”早就在圈子里流传。只是这次,被录音门彻底撕开。别怪棋迷愤怒,大家愤怒的不是一场骗局,而是长久以来被当猴耍。

“象棋第一人”王天一认罪

而且,别忘了,王天一不是第一次“翻车”。2012年,他化名“王天弈”参加农运会,违规拿冠军,后来道歉,资格被剥夺。再后来,他被质疑过作弊,被棋手当面挑衅。可一次次,他都靠天赋、靠粉丝基础,把负面压下去。直到这次录音门,纸终于捂不住火。换句话说,他不是突然堕落,而是一路侥幸走到了爆雷。只是这次,棋迷没再护犊子,法律也不允许护。

讽刺的是,当庭忏悔的王天一,还在强调“为了维持排名接受赞助商报酬”。听着像借口,实则把肮脏赤裸摊开:排名不是靠实力,而是靠交易。你以为他是在棋盘上“飞刀入九宫”,其实人家是账本上“笔笔有来往”。外号“外星人”?抱歉,落地后就是凡人,而且是掉进泥潭的凡人。

有人说,这次象棋算是痛了一次,未来会更好。确实,作为吹哨人的才溢都表态了:象棋协会会加强教育和普法,年轻棋手会警醒。这话没错,可别忘了,信任一旦碎了,再拼也只是补丁。赞助商不傻,观众更不傻。以后你让大家再掏钱看“特级大师对决”,大家心里只会嘀咕一句:是不是又在演戏?

所以,别再把责任甩给所谓的“环境”,别再靠“教育不足”找台阶。棋手既然吃的是国粹饭,就得守国粹的规矩。否则,你赢了一盘棋,却输了整个象棋的未来。

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(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)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