靠wink走红的王扁,账号疑被封

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(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)

文︱陆弃

娱乐圈的流量,能造神,也能毁人。最近,一个叫“王扁”的账号,短短一个wink,就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。起初,他靠模仿TFBOYS王源的动作走红,几十万粉丝一夜涨起来。可风头正劲的时候,账号疑似被封。火来得快,凉得更快。

靠wink走红的王扁,账号疑被封

很多人觉得这事荒唐:模仿明星还能翻车?但别忘了,流量时代最怕的就是“碰瓷”。尤其是碰瓷顶流。王扁的wink,看似无伤大雅,实际上踩在肖像权、名誉权的灰色地带。律师说得直白:未经本人同意,拿别人的脸、动作来当噱头,就是侵权。哪怕你没赚钱,只要对方名誉受损,都能被追责。更何况,网友爆料他还玩起了“双账号”套路:一个模仿,一个开打赏。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?这不就是“明面上无害,背后悄悄捞金”的典型手法。

有人替他喊冤,说不过是个农村出来的孩子,没想太多。但问题是,互联网没这么宽容。粉丝经济就是一把双刃剑,能把你捧成流量奇迹,也能瞬间把你砸到谷底。王扁在9月25日凌晨发视频道歉,言辞谦卑:“可能意外有点小起色,希望传播正能量……”看似真诚,可来得太迟。等你意识到问题,已经晚了。账号疑被封,就是最直接的回应。

仔细想想,这件事的荒诞不止于一个小网红的倒霉。更大的荒诞在于:我们对“模仿”“恶搞”的边界,到现在依旧模糊不清。有人觉得模仿是致敬,有人觉得是丑化。粉丝能接受的“玩梗”,在法律眼里未必能过关。问题是,当流量和打赏绑在一起时,这条界线就更危险了。你一旦沾上“挣钱”二字,再无辩解余地。

靠wink走红的王扁,账号疑被封

第三方数据显示,“王扁”近30天涨粉近20万。短视频报价也被扒出来:几十秒的视频就能换几十块。别看数字小,粉丝多了就是规模生意。一个wink,背后是完整的流量变现逻辑。这就是为什么网友会质疑他“利用模仿来捞钱”。你说你是传播欢乐,结果人家一看,你在另一边开了打赏功能。这不就是打脸吗?

说到底,这并不是单纯的“农村孩子想红”的故事,而是一次典型的流量泡沫实验。平台把你推起来,粉丝追着你叫好,你以为能一直这么走下去。但别忘了,流量从来不属于你,它属于平台,属于规则,属于那个你模仿的明星。一旦出问题,平台不会为你兜底,粉丝不会替你抗责,只有你自己成了挡箭牌。

而这场风波背后,还有一个大背景:中央网信办正在搞“清朗行动”,专门盯短视频、直播、热搜话题,尤其是“恶意解读”“过度渲染消极情绪”的账号。换句话说,监管的刀,早就悬在空中。模仿明星,恶搞wink,本身就踩在争议边缘。再加上多账号、打赏这些小动作,迟早会出事。王扁的账号疑被封,说白了,也是在大环境下被“整治”的一环。

靠wink走红的王扁,账号疑被封

但最耐人寻味的,是他那段道歉。你能看出他慌了。他说自己来自农村,说自己想传播正能量。可这些话,对粉丝来说或许能博取一丝同情,对规则来说毫无意义。因为问题的核心不是你出身哪里,而是你做的事符不符合底线。你可以是农村孩子,你也可以是百万富翁,但只要你侵犯了别人的权利,结果都一样。

这件事还给无数小网红提了个醒:别以为“恶搞模仿”是捷径。短视频时代,人人都想蹭热度,人人都想博眼球。但真正能站得住脚的,不是“抄”,而是“创”。你靠模仿能火一天,靠内容才能火十年。要不然,今天你靠wink涨粉,明天你就可能因为wink消失。

当然,整个舆论场的荒谬,还在于观众的心态。多少人明知道这是蹭明星的热度,还在底下刷礼物、打赏,甚至调侃“比王源还像王源”。这种反差感,就是流量的燃料。可笑的是,当王扁真的因为模仿翻车时,这些粉丝又立马变脸,喊他活该。流量的残酷,就在这里。你是大家的玩物,不是大家的偶像。

王扁的故事,最终会消散。但留给所有人的提醒却扎眼:别把别人的脸当成你的生意。别把擦边的模仿当成你翻身的筹码。互联网的风口,随时可能变成断头台。今天你能靠一个wink冲到热搜,明天也可能因为同一个wink,被封号、被追责、被遗忘。流量的游戏,玩不起。

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(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)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