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连续两天,张雪峰和蓝战非两个拥有数千万粉丝的大V被禁止关注,再加上一周前刚被禁言的户晨风,几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博主集中受阻,我斗胆猜测一下共通的底层原因:有激化矛盾的风险。
看过户子的一些切片,也了解他的主要观点和表述方式,我认同他的不少观点,但觉得其表述却有些简单和过激。例如他直接把苹果人和安卓人对立起来,使用什么手机,不同品牌或操作系统的手机在群体上有哪些共同特征、社会因素和群体心理,在社会学上的确可以做研究。但贸然用粗暴标签来一刀切,便忽略了很多个体差异,武断地把手机操作系统和社会阶层建立直接关联。即便我这样的资深果粉,也难以认同。
他在直播中说过类似“月入5000不配对话”“没有山姆超市的城市不宜居”“年夜饭不如麦当劳”等观点,此类言论一出,必然引战。其实只要拆解一下,月收入可以作为社会阶层的表征之一,但不是全部;有山姆超市的确是大都市的表征之一,但不是必然;麦当劳等洋快餐的确在食品安全上做得更好,但年夜饭等讲究锅气的中餐,也有其美食属性和文化价值。当你用特别“绝对”的方式进行表述,就意味着在引导观者往更加绝对的方式狂奔。认同者会觉得是至理名言,反对者会觉得是胡说八道,在评论区就开始脱离事实而进入立场之争。
张雪峰的问题我在上一篇文章聊过,再多啰嗦几句。他做高考志愿咨询本来挺好,但当他把服务价格拉到万元级别,就开始逐渐摆脱了所谓底层叙事的底色。这个价位的尴尬之处,在于底层无力承担,花得起的家庭根本不需要他。如果底层家庭勉力为之,那么对阶层跃迁和就业的期待会大大提升,瞬息万变专业变化和并不乐观的就业市场,又让这些家庭愿望落空的概率大大提升。他需要更大的流量池来筛选客户,便不得不用更激进、甚至带有阴谋论和攻击性的言论,比如他暗示自己动了谁的蛋糕遭遇报复,把自己塑造成对抗邪恶仗义执言的英雄;又比如他捐款5000万元的豪言,饱含热血和杀气。这类表达都会让反感他的人愈发反感,但让喜欢他的人对他奉若神明。仅仅围绕他的个人和观点,都能让人掐起来,何况他的表达中也设立了两个黑白分明的对立议题,这是流量利器,也是商业密码,更可能是火药桶。
蓝战非恐怕是几人中最“无辜”的,一个憨态可掬的旅游博主,南极、北欧、非洲……他的足迹和镜头,让很多连护照都没有的观众,体验别样风情。但就在最近,他在古早直播中的一句话被拉出来鞭尸,“你们是真的不知道抖音顶流有多赚钱,你说我是全身心商业化,纯割韭菜不出去玩,往‘死’里赚,那我一年天文数字,九位数都小看我了。”
在成为旅游博主之前,蓝战非就已经完成了财富积累,作为游戏主播年少成名,风口之下有了巨额财富,夜店跑车也一度是他的标配。顿悟之下,他开展了全球旅行,以猎奇的路线、精致的镜头、朴实的解说、有亲和力的形象累积起千万粉丝。观众偶尔会聊起他的“钞能力”,聊起他的“躺平”和幸福人生。看到他的旅行视频,有的人会欣赏,有的人会妒忌,尤其是想到他拥有不再成为牛马的权利,在全球“富游”。部分(但不稀少)患有红眼病的爹味观众,自然觉得他在“吧唧嘴”。这样人物经历,以及年少轻狂时的炫富,都可能变成回旋镖和导火索。
表面上看,这三人最直接的关联在于“钱”,在网络平台公开展示自己的财富。户子特意做了一期视频展示自己的直播收入,张雪峰的捐款豪言中也谈到公司账上一直有这笔钱,蓝战非的人生经历本就没法脱离财务自由的底色,再以夸张的方式谈赚钱。“钱”是当下异常敏感的话题之一,当前的创业机会、就业环境和薪酬制度下,财富积累和阶层跃升的难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语。任何在公开场合谈论财富,尤其是自己拥有的财富,都容易触动别人敏感的神经。
从更深层看,这是流量逻辑与社会现实的根本矛盾,核心在于“冲突”。
流量逻辑是制造冲突,引发关注、评论、争议,在这样的机制下,只要想养活自己实现商业化,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几乎是唯一出路,从人设、镜头、言语、行动都必须暗示冲突。
社会现实则需要警惕冲突,经济高增长时代,社会矛盾可以用发展来弥补,举例来说,拆迁可以从悲剧变成福利、小贩可以摇身变成企业家、小镇做题家可以在北上广深买车买房。如今已经进入稳态社会,我们不得不发现资源开始变得有限,在此前提下正和博弈逐渐转向零和博弈,出现越来越多的矛盾和壁垒。
因此,这些人物背景和议题设置上都可能制造冲突、激化矛盾,同时拥有难以估量的传播力的大V,就变得微妙起来。我不想评价他们个人,也无意分析对错,只想聊一个我养娃的经验:孩子感冒,看似是穿少了受了凉,其实不怪风,要怪病毒和免疫力;增强免疫力的方式,也不是把孩子裹在温室里,多接触自然,接触病毒和细菌,身体自然有抵抗力,也就不怕病毒了。